在经历一年多快速发展之后,互联网医疗似乎仍难突破“难盈利”的局面。近半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尝试和保险端企业开展合作,挖掘变现价值。最近就有腾讯、众安保险、丁香园三方合作,推出糖大夫智能血糖仪升级版和商业保险;人保财险和春雨医生合作,春雨医生将针对人保财险用户提供健康医疗服务,同时支持人保财险进行健康服务型保险产品创新;保险服务平台大特保、中国太平保险、德国慕尼黑再保险三方合作推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商业保险等众多“互联网医疗”+“商业保险”的模式开展。
互联网医疗平台和保险企业“亲密接触”,双方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。基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角度,当前变现需求强烈,通过为保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、成为其数据接口,助力保险企业发现数据价值的跨界合作看似是一条可行的变现通路。基于保险企业的角度,对于向“数字健康”领域拓展都有迫切的需求。外部政策环境利好商业保险的发展,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已明确提出,未来商业保险与公立医院共享数据属于今后医疗改革的方向之一,预示着商业健康医疗保险未来将会有更多政策扶持;其次,对于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用户规模尚小的保险企业而言,很难与手握资源、缺乏变革动力的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,相比之下,拥有数据和用户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平台似乎更适合;另外从内生动力来看,在“互联网+”逐步渗透全产业、“健康中国”纳入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,保险企业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借力互联网,提升医疗健康保险业务的扩张。
互联网医疗平台与保险企业开展合作,可以预见重点将在以下两个方向:第一,数字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的创新,包括互联网医疗平台、保险企业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;第二,大数据应用——主要利用大数据进行成本控制和产品服务优化。
在数字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领域,CNNIC预见将从横纵两个维度展开,其中横向维度主要指日常的健康管理,纵向维度主要指疾病的垂直管理维度。在横向健康管理方面,可能更多合作将会从团体用户角度切入市场,如企业雇主购买员工在商业健康险的同时,员工可以享受由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,原因在于相比于个人用户对健康管理的支付意愿,雇主在提升员工健康从而确保工作效率方面需求更加刚性,支付意愿也更高。相反,纵向垂直疾病管理方面,由于刚性需求的存在,针对个人开展数字医疗服务或提供针对性的商业保险将更具有价值,目前在糖尿病领域已经推出了针对患者的各种创新商业保险产品,激励患者进行疾病管理,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。
医疗平台和保险企业在大数据领域的合作,目前来看似乎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,但是从长远来看,对于保险企业而言,相比于跨界合作产生的创新产品服务,大数据领域更具有合作价值,对于保险的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。一方面,可以通过从产品和服务端的大数据控制成本,通过概率计算好评估风险,如进行某项疾病的发病率、人群结构及用户画像分析,帮助保险公司对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产品进行更为精细化、创新化的设计和优化;另一方面,可以从用户行为端的大数据控制成本,保险企业可以通过诸如互联网APP应用、可穿戴设备等接口获得用户连续性行为数据,分析不同用户的疾病管理习惯,再通过浮动保费的方式鼓励用户进行自我管控,以降低患病概率或病情加重概率,从而最终达到控制医保费用、增加利润的目的。目前在大数据合作方面,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,需要思考如何获得更高价值的规模化数据,毕竟只有具备连续性、关联性的数据,在保险企业眼里才具有更大价值。